2006年12月11日 星期一
2006年12月7日 星期四
依然匆忙的第三天
今天去有紅葉寺的俗稱的光明寺,想必是電視廣告的宣傳,這個地方大大有名,不過距離火車站還真的有些小遠,雖然每半小時有一班公車接駁(回程察看公車站牌才得知),一開始還是慢慢步行前往,說真的今年楓葉只有差強人意,除了氣候異常,之前的颱風跟幾場雨還是對今年楓紅造成影響,
光明寺也一樣,
一開始的參道就有些晚期落葉的感覺,有些遺憾,但卻是另一種蕭瑟的感覺,可慰藉的,也就是電視廣告的場景,楓紅依然火紅,也吸引許多由人駐足觀賞留影。回程的時候,為了節省一些體力,決定等等公車,結果我們兩個還等錯邊,要不是好心的大嬸提醒跟指點,第三天的行程還有的熬
嵐山,這個來京都必到之地,不論櫻花或楓紅,一樣多人,人多就不多停留了
宇治,會到宇治,最主要的,是為了買茶,但是名列世界遺產的平等院,也讓我有驚嘆的感覺。
我不是很清楚其他寺廟參拜地點情形如何,平等院很用心的把所有歷史以及翻修跟細節部分,一一請NHK拍成影片以動畫方式序序,而在其他解說方面,也加入中文,方便華文人士瞭解,也許是來的晚,整個參觀的感覺,比在三千院好多了。洛北-山間古剎
第二天,享用真的不錯的免費早餐後(跟最後一天住的難波店比),坐上地下鐵,開始今天的行程-三千院與寂光院。
踏出國際會館站,眼前映入的好像是日本鄉間,
跟第三天到長岡市時感覺超像,四處有稻田跟農舍,遠方的山丘,依稀可見到火紅的楓紅,在青綠的山巒上,燃起一處處火焰。從地鐵站到三千院所在地,大原,感覺好像是到天祥,沿路彎曲狹長山路,在山丘間繞來繞去,花了20分鐘才到。
在往三千院路上,楓紅夾道,院內倒是只有寥寥可數的紅葉真奇怪
我想喜歡的是裡面的有庭院,高聳的松樹搭配楓紅,庭院中還有一佛像,看了就令人寧靜不已;但行程最大的收穫,卻是在寶泉寺,這個在小徑內的寺院,
有著有名的庭園景觀,室內較暗的的光線對比庭院的景觀,居然是一幅渾然天成的油畫,微風吹落黃橙的銀杏、火紅的楓黃,黃橙與豔紅的滿天飛舞,頓時讓在場的觀眾摒息讚嘆不已,附帶在入場料的抹茶跟小點心,靜坐於此的十分鐘,心境沈靜沈澱:
另外一個驚奇就在他的某一處屋簷,號稱血天井,在慶長年間,德川的忠臣在此以死名志,血濺到天花板,自此之後天花板不斷流出鮮血或有寫印,即使整個翻新,依舊如此,我跟我妹是沒看到,不過坐在正下方,著實令人害怕。
中午前往寂光院,寂光院真的漂亮的,就是參道的楓紅夾道,石階而上,真的感覺不錯。
約過午結束大原之旅,想說時間還夠就前晚鞍馬寺跟貴船神社,結果高估自己的腳力跟天黑時間,都只到半數就折返,尤其是貴船神社,忘了他有公車接駁,我跟我妹在叡山電鐵站跟貴船神社間的山路上,半路來回了一次,唉。
叡山電鐵上的賞楓車廂
貴馬站
2006年12月4日 星期一
B7-the gate to Kyoto
出發當天一早就下起雨來,雖然不大,但視線模糊了,此時擔心起位處北邊的日本,是否更加有濕意呢?會因此影響班機的時間嗎?飛機準時的出現在B7登機門窗外,隨著航空公司宣布登機,暫且放下心中的石頭。


第一天到日本,第一天就打亂行程。本來是獨居最早到日本的西北航空,已有許多家航空公司更加提早,當踏入通關櫃臺,天阿,人山人海,人龍直繞了好幾圈,本來預計可以坐上12:46的火車到達京都,一直到1:46,才真正往京都出發,

到東急inn四條烏丸店已經是下午3點半,看天色,也是這次旅行最沒料想到的,已經開始漸漸變暗,本來想趁JR WEST PASS在去宇治,也只能延後了。

既然只能在京都晃,想想坐火車時遇到的台灣旅人的建議,就前往清水寺夜間參拜。


想說週二的清水寺會少一些旅客,結果,等待夜間參拜的遊客,直排到清水坂跟三年坂的十字路口,想待在外圍拍照的人也人山人海,太可怕了,不想跟人擠的我,就只好在清水坂晃晃,左閃右躲的,有些遺憾結束第一天的行程。



2006年10月9日 星期一
奉茶
其實去年的紅茶還沒喝完,只是今年的茶做好了,茶蟲又蠢蠢欲動,想喝喝看台灣原生的紅茶。趁著有紅茶博覽會,就殺去看看。
就這麼剛好,遇上連假,免不了四處塞車,塞在車陣中,看著手上的地圖,看到有一條小路可以通道目的地,就在路標指引下,駛往這條密徑
147縣道, 沿路風光秀麗,還有一條小溪,整治的真好,有人釣魚玩水,平房跟土角厝交雜好似桃花源,最主要的,當經過一個小村莊,停好車問哪裡有茶賣,一個阿媽,緩緩從屋中走出,笑說:年輕人我有茶,妳要喝喝看再買嗎?『好啊』,瞧,那邊掛著一壺茶,妳喝喝看吧,就順阿媽的方向看去,在一堵馬賽克的矮牆上,釘了一個生鐵架,放著一壺茶。
還掛著一個我不太懂得牌子,應該是說,請隨意取用,帶請勿外帶,哈哈
中午一點,雖然仲秋,還是有些熱,又肚子有些餓,我與友人就一人一杯茶,
一條芭蕉就在和煦的暖秋下,路邊啃起芭蕉,喝來這應該是以台茶十八號為主,加了些八號,十八號的特色一喝就展露無疑。掛在架上的芭蕉,想必是山中野生,大小不一,又有點醜醜,但是在陽光的催熟下,帶著一絲絲的蜂蜜甜味,加上芭蕉粉粉的特色,雖然有些澀口,但是在圓潤的紅茶陪伴下,竟如此搭調,讓這次的旅程滿足了一大半。最後到活動會場,台灣農林的製茶場、
和埔里酒場晃一晃。
雖然紅茶一直像是英式的飲品,不過在台灣這塊受過日式統治的寶島,咖啡、紅茶也就在這中低緯度的台灣,發芽茁壯。雖然不是主流市場上的主要量產國,但是台灣,真的是一個寶島,有多姿多彩的物種,附上活動連接,希望有更多人能去認識台灣的美麗。
http://www.tour365.com.tw/tour365/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branktea
2006年9月24日 星期日
Rollei 28M
這是規格連接http://www.kiwi-us.com/~mizusawa/penguin/CAMEdata/Rollei/giro28mdate.html
朋友說,光圈不會不夠大嗎?我覺得當隨意拍的東西,我只想注意構圖,其他的,影像夠通透,這就令人高興了。
正片洗出來,我覺得表現中規中矩,不知是我沒抓好還是微距功能不佳,有幾張還脫焦的,而跟底掃也有些關係,影像不佳。
不過,我已經滿意了:
暗角明顯,超有LOMO風>
影像通透,色彩也栩栩如生,這我更加高興,有一絲德鏡的感覺>
看照片吧,不過我再不去這家底掃,超糟
2006年9月10日 星期日
夏天,海邊,墾丁
夏天本來就要清涼的感覺,就是身體上享受清涼,心靈上也享受清涼,結果,生理上是有享受到清涼的海水,玩樂的歡愉的聲音,但是,我要的比基尼呢?唉,我懷念起夏天的貢寮。
現在呢,自由了,當兵知道是為退伍,現在呢?更多的自由卻需要更清晰的規律,擘畫未來。
不過,玩樂嗎,就是放空與再出發囉。
2006年7月3日 星期一
多良的一天(下)
怎麼又出事了?
又在平交道撞到車子啦
想不到這趟多良之旅這麼不順,不過,既然頭都洗,身體也洗吧。為了趕第一班車,途中不斷換乘其他交通工具,最後,還是差了十分鐘,怎麼辦,就只能用備份計畫,從最近的站,以徒步方式向目標前進。
夏天的太陽真不是蓋的,除了在枋寮候車室,因為等車,四處拍拍
到了瀧溪,陽光超豔麗,曬的連柏油都軟軟的。僅管在枋寮站稍微打聽,從瀧溪到多良要走多遠,站長說他也不清楚,不過看看行車時間五分鐘,應該不遠吧。結果在台九線上,搖搖晃晃走了兩個小時才到,我的媽呀。
十一點,多良唯一的樹蔭下,遠眺蘭嶼,耳邊傳來一波波海浪聲,既然無處可去,就來各午睡吧,在豔陽下午睡,真是稀奇的經驗
只有突然闖入的麻雀陪我度過漫漫午後
後來發現上方有各部落,就叫多良
到了傍晚,突然熱鬧起來,原來是唯二的普通車要會車,大家狂拍照,聊著聊著就熟了,原來,向我這樣愛四處跟火車流浪的人,還不少呢。
踏上歸途,搭上回程的普通車,還會再來嗎,也許多年後的回憶,隨著火車搖晃在彼時想起,這熱人的金黃陽光跟湛藍的海水,但火車已不停留。
2006年6月25日 星期日
多良的一天(上)
四五年前,第一次坐普通車經南迴回家,路過這個孤立遺世在東海岸的小站,弔詭的設站在架空鐵路橋墩上,高懸於海岸邊,遠眺蘭嶼。
當時只是經過,內心驚呼:居然有這麼漂亮的車站。
2006年6月11日 星期日
古早味
上班的時候常常遇到一個流動豆花攤,大約在八點二十,出現在橋頭邊。
一頂斗笠,藍白夾腳拖鞋,還有洪亮的叫賣聲,二十五年來都不變,改變的是臉上的皺紋跟陽光累積在臉上黑黝的膚色。好像從我有記憶以來,他就一直賣豆花,春天賣玉米,以前還有他弟弟跟著賣,人世無常,弟弟居然就先離開了。留下他跟這個小推車。
他賣的豆花,不管四季,始終只有冷熱兩種,除了曾有一段時間賣過加紅豆的,豆花,對他而言,就是象牙白的片片豆花,加上兩匙的紅糖水(我想,應該是黑糖水),豆花飄著黃豆香,只要一個半天沒吃,就會慢慢變成小碎塊,比起用粉做的,像千年不壞的木乃伊,永不分裂,這才是真實的豆花,慢慢一口吞,感受溢出的黃豆香,融合甜滋滋的糖水,又成了另一種不同的滋味;小時只想有滿滿的糖水,最好豆花一點點,到現在能品嚐出豆花中的豆香跟白煮薏仁的素雅的甜味,這就是以前老師說的,年紀增長,越能享受事物的本質吧。
在買的過程,聊了一下,他還記得我是哪家的子弟,聊一下外公的狀況,聊一下自己:
最近我的豆花賣的很好喔,可能是托安平豆花帶起來的風氣,一堆然來找我豆花吃,還有人要學。「是喔」。恩恩,「不過你的豆花依舊沒變喔。」,是人客不嫌棄啦。
他會不會傳人呢?賣豆花真的很辛苦,不過萬一不傳人,就沒有這個熟悉的口感跟珍品,更重要的,就無法在夏日隨著那有力的叫賣聲,回到外婆還在的日子,回到祖孫共享一碗豆花的日子。
2006年5月23日 星期二
完美得(的)?一杯
這包咖啡豆是同學去義大利度蜜月帶回來的禮物,一剛開始收到這樣的禮物,覺得貼心,投其所好,但卻有點尷尬;常煮咖啡尤其是義式濃縮為基底的咖啡的人,一開始要求的就是新鮮的豆子,尤其烘完一個星期內的。更吹毛求疵的,甚至自烘自煮,完美得一杯,一杯在35秒內完美淬取出來,覆蓋一層猶如虎班的cream。倘若人間極品,神的恩賜。
"完美的一杯",同學特地找出來的義大利文譯文,以新鮮來評斷,這種大量製造的豆子,不知已被擺放多久才來到台灣,當下就不覺得他會完美!!這樣的偏見,卻在稍稍調整壓煮的手法下,第二次淬取出來的讓舌頭感受到瓊漿玉液,成熟近乎完美的南義焦糖香味,太神奇了;加入牛奶成卡布,適當的奶香完美融合入焦糖風味中,頓時讓早晨亮麗無比,幸福無比。害我繼續調整手法,試試會不會有更多的可能。
決定下次有人在去義大利,請他多帶幾包回來,讓神似般的奇蹟,不再曇花一現。
2006年3月7日 星期二
回憶花開的日子
聽說今年似乎日本櫻花季又遲了些,太多的氣候不正常也使自然界無所適從。
今年公司海外旅行剛好也是去京都,不過現在去梅花也沒草,還偶而飄飄雪這樣的京都,想必又是一番感覺。 自從讀了壽岳章子書,就讓我陷入這個千年古都氛圍中;短短脫隊的京都自由行,更是讓我魂牽夢縈,古樸的小道,寧靜的街頭,這樣的城鎮,每天每天,甚至一日之間,都隨時幻化著各種不同的面貌,有藝妓的午後,酒肆的喧鬧總是令人歡暢;哲學之道的早晨,潺潺流水帶走許多憂愁與沈思。
四處的寺廟,山門後的世界又是什麼景色,只有旅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