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1日 星期一

蘭陽隨便亂走

決定要去宜蘭,是一個月前的事。

要去到這個島嶼對角線的另一端,這也是第一次從家裡出發到這麼遠的地方,之前去過好幾次宜蘭,不過那時候都從台北去,有時衝一點,還當天來回;這次帶這人要去未經之地,自然也要稍稍安排一下,免得變成了發呆之旅(雖然我很想這麼做),變成無益之旅。

不過度假嗎,真的很難不叫人隨性,加上稍稍炎熱的天氣,這三天出門都是九點十點,去的地方也就寥寥可數,不過,還是感謝旅伴的體諒。這是一個許多人熟悉的地方,就放上照片看看吧。

 

 

 




從北到南

要為了追求一杯時隨地可以喝到的肯亞,而再去弄一套手沖的技巧跟器材?

這一直都是我的疑問,初步技術的是還OK,只要卯起來煮,這應該是不難,多練就熟,這倒也是;一套器具,簡單一些,不用動刀動槍的,也不會出走到一張小朋友。那。為何有遲疑?

從新竹的波特加到現在台南的樹有風,這樣的垂直移動;從大學到而立之年的水平移動,除了濃縮咖啡,能叫得出單品的,就是哥倫比亞,一種明亮的酸澄的南美洲單品咖啡,也是我學喝單品的濫觴。

"來一杯哥倫比亞",一直到大三,去了KONA,離開了跟學長勇闖天下的日子,開始了各色各樣的咖啡旅程,肯亞、雪加...........,一大堆不同的豆子,只是在三吋之舌之間,像是雲遊了四海。

飄盪的遊子總是會回到故里,這時濃縮跟肯亞,成了出外喝咖啡的必點,妳說肯亞有什麼特色?我只記得波特加的肯亞AA烏梅味,在猛吸一口氣從嘴巴呼出的形容,沒錯,就是中國烏梅味,那還真是怪。多喝了幾次,搭訕了汗衫老闆,用泡老人茶的茶壺,一樣提供熱水不錯的保溫度,結果是似曾相似的烏梅味。

美好的回憶依舊是稍縱即逝,離開了新竹,飄盪了南北,就是沒有再聞到那熟悉的味道,一直到樹有風。

但,永遠少了一些東西,沒有了尋找的動力,才會想起是不是要自己來學著沖,要不要學著自己學著烘豆子?

一杯看似簡單的黑色液體,過程卻是如此反覆不定?回憶的味道,是太過奢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