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的天是週一,貼心的妳,我們提前在昨天吹蠟燭,不過妳的年歲,我們兩個各自知道就好,呵呵
Black as chocolate 的黑色經典款有我滿滿的祝福跟期盼
百分之七十的微苦
是成熟大人的滋味,細細品嚐,配上東西貝果的飲料,這是我跟妳一起過的第一個生日。
指針過十二點,補上電話的生日快樂,你快樂嗎?
願妳過盡千山萬水,只留心中,不流歲月痕跡於朱顏
妳的天是週一,貼心的妳,我們提前在昨天吹蠟燭,不過妳的年歲,我們兩個各自知道就好,呵呵
Black as chocolate 的黑色經典款有我滿滿的祝福跟期盼
百分之七十的微苦
是成熟大人的滋味,細細品嚐,配上東西貝果的飲料,這是我跟妳一起過的第一個生日。
指針過十二點,補上電話的生日快樂,你快樂嗎?
願妳過盡千山萬水,只留心中,不流歲月痕跡於朱顏
拖了這麼久,台東的回憶就應該留在夏末的日子,要繼續新的旅程來填滿這個深秋,遊記就該劃下句點。
第二天艱苦人的行程之後,當晚每個人都累癱了,第三天每個人起床都比昨天更晚,也因為這樣,第三天的行程也就縮短更多拉,
告別了親切的自由之丘的主人,也給了他們一些關於房間的建議,就往初鹿牧場前進。
初鹿牧場在高一參加救國團活動時有來過,當時還十分的農村化,有現擠的牛奶,也只有賣這個。
現在的牧場,有這許多現代化設備跟遊樂設施,還有提供馬車供人搭乘,其實還蠻遊樂區化的;不過今天的遊客還蠻少的,只有一對父女在透明滾球裡面嬉鬧著
離開了牧場,我提議去附近的一個火車站,山里車站,拍拍照。這個車站一直在火車迷之間小有名氣,自從多良站廢站之後,這個站就成了鐵道迷的朝聖之地,多良美的是海景,山里美的是山景,不過兩個的位置還都很難找,山里站需要循著一條破碎的鄉道,從原生植物園那邊的小徑蜿蜒向著溪谷順勢而下。
躲在村尾的這個小站,除了早晨跟黃昏有通勤的需求之外,剩下的就只有會車的功能,
小站歸小站,有趣的地方也還蠻多的,有隻站貓,
還有一個良好視野的烽火臺,可供獵取好風景。
回程還去了一下路口對面小小紅十字架教堂,拍照留念。
結束了這邊的行程,下午去了一下小野柳,欣賞聖帕的見面禮,滔滔巨浪,
也就大致結束超累人旅行
台東真的是好地方,下次就跟開車間搭配我的小璐來衝衝囉,對吧,各位
不知不覺,我們沿著台九沿線,慢慢進入了花蓮的範圍
上半天的南北暴走,已經有些折煞人了,我在富南的小七跟大家宣佈接下來有約45公里要騎,可愛HY的弟弟一臉不可置信的感覺,這,真的很抱歉拉,下次我會開四輪噗噗去接你的,請原諒我吧。
這45公里的路程,另一台摩托車就換HY騎,其實這一路上,風景也不錯,尤其一開始還在一個山間的小教堂前停下來,村裡的人正好在辦婚禮呢
東部台灣後花園的地方,我都一直覺得是由西方宗教來啟發整個的教育與文化,讓這邊的居民有一個比較好的教育與生活水準,不論是台東跟花蓮,還有接下來的山里教堂,都融入了整個的自然跟人文環境中。間接也成為了旅行中的小驚喜。
翻山越嶺,辛苦了一個小時的車程,其中一個目的也是為了能順路吃東河包子,這個有名到西部的包子,果然吸引了一堆人排隊。真的好吃嗎?其實我覺得是因為各地遊客跟旅人在長途跋涉之後,肚子餓了,這樣剛熱騰騰的包子,真是引人食指大動吧。
回程的路上,去了金樽海灘,晃晃海邊,結束了辛苦的一天。
經過第一天的風風雨雨,晚上洗完溫泉,大吃一頓頗豐富的酸菜白肉鍋之後。在天氣晴朗之下,開始第二天的旅程
197縣道-->高台-->東河
上面這一行短短幾各字,卻是最被同行的人怨恨的一天!!,因為這天騎過的路,里程佔了快一半!!沿路天氣又變化萬千。各位,我下次會檢討的拉。
之所以不走台九,走197線道,台東市郊到池上,最主要覺得台九沿線沒有甚麼精彩可言,而197線道被許多人所稱讚,風景好,可遠眺,車子又稀少,可以感覺到真正在東部。
從往初鹿牧場的叉出來,一條兩線道的蜿蜒小徑就從台東軍機場旁,慢慢的爬升到高點,一行四個人就在半開闊的路上走走停停,因為沿路可以看見遠方的台東市跟外海,天氣雖然灰灰的,但是難以在都市中看見的景象,會頓時讓整個人放空,就會讓我想起一個人在淡水經巴卡金公路上陽明山的日子,心情不好,去走走山路,看看海景是真的一整個讚拉。
過了巒山大橋,我們回到正常路線,往鹿野高台上去,那裡就跟HY家附近山地門差不多,一個跳傘的地方,也剛好可以看見對面的巒山,對了,197線道到鹿野高台,是一個適合的騎腳踏車路線,恩恩....又興起敗折疊車的念頭,這樣又可以延伸我的視野。
雖然離開夏天,秋老虎的威力還是讓大家體力快速消耗。離開鹿野,一路上狂飆到關山,就已經體力不支了,尤其是HY的可愛弟弟,開始叫著肚子餓,好吧,透中午的陽光曬的沒意願繼續向前,路邊找了一家關山便當,四個人就狼吞虎嚥了起來,聽老闆娘說,他們是當地使用在地米的店家,所以米好吃,反正肚子餓,一切都好吃啊,店裡面也兼賣米,他桌從高雄來的客人開始一包包買了起來。這家店,就在農會的斜對面,有經過,在去吃吃,嘻嘻。
為何這天像淡水呢?除了197帶給我的印象,離開關山後,本來晴朗的天氣,居然開始斷斷續續下起雨來,又遇上偶而颳起的強風,這對四頂龜皮帽天團而言,這是何等折磨啊,嗚嗚!!!!!!
練習曲之後,早秋又來各國際無車日,9/22全台都再次陷入兩輪飆飆的日子。台南縣也搭上這次風潮,在虎頭埤來各公路飆飆
新化虎頭埤,曾列名台灣十二勝景之一,在全台陷入單車風潮之前,已經有一個稍具雛形的自行車道系統,最早一開始的圍繞一圈的環湖自行車道,可以讓遊客一邊隨意騎著自行車,一面欣賞湖光景色,在綠樹如茵的車道中,夏末的此時,涼風徐徐吹拂著臉頰
,一掃暑氣;後來隨著自行車風潮的興盛與新化地理環境所賜,利用四周許多大大小小的山丘,進行自行車道畫出標線跟自行專用的標誌與設立起更多更具挑戰性的路線,像是沿著木架山所設置的木架山自行車道,途中會穿越廣闊的草原,原來是軍方靶場,途中還會有一些小爬坡,最後更能連接到這一兩年興盛起的關廟森林公園;另外一條路線,是台南有名的308高地,這是許多南部車友躍躍欲試的挑戰路線,令車友心跳飆破表的陡坡,登頂之後的壯闊美景,著實讓許多自行車愛好者,沈迷此道。
這次活動挑戰組,26KM,設計的很不錯。有平地路線跟讓心臟無力的陡坡路都有,尤其是經過五號樹屋下的爬坡,車子要是沒有爬山速段的話,就像我這台老爺車,就要下來牽車,哈哈,折返點設在岡林教會,這裡也是往308高地的起點。比較各地的活動之後,路線精彩程度還真是把很多地方的自行車活動硬比了下去。
那天的活動據說有5700人,我想全家出動的應該佔了多數,報到處四周都是父母帶著小朋友來享受騎車的樂趣,也看到網路上有名的敗家網站有人組了車隊來共襄盛舉。讓現場聲勢浩大,反正在報到之前,已經有一堆車先沿著規劃路線,不耐久候,騎著愛車四處跑了。
一開始騎,就一路貓狗大雨,一堆人出去,到折返點的時候,狼狽的吞了條香蕉,補充體力,騎回來時,只剩一半的人了。全身都是濕的,也沒甚麼心情亂拍。規劃這樣的路程、活動是很好,不過可以的話,管制一下汽車不要一起共襄盛舉,跟都會區看齊一下,大家騎起來心情會更好。
去台東花蓮,只要剛好再八九月,就一定會去金針花山看看花,當然啦,有人第一次去台東,又一堆人沒去親眼看過活的金針花,加上在網路上看過無數壯麗照片的可愛弟弟跟我,再怎麼說也要上去。
過了無數山洞,橫跨大大小的河,等了一兩班的火車,終於站在台灣的後花園,台東。經過民宿可愛妹妹的介紹跟安頓行李,一行四個人就拿著地圖,一路狂飆向太麻里前進。到了金針山路上的時候,整座山是罩在雨霧中,這下子是什麼也拍不到八,那親眼看到也OK阿。結束一路上的狂風暴雨跟山嵐瀰漫後,到了,終於到了,到了............................已經沒有大片花海的金針山。
四處打聽之下之前幾個颱風就把花都掃光光,只剩下幾朵跟一些農莊栽植的,沒了那麼壯觀的畫面,真是的,沒了屬大就是每,只好四處晃晃囉
這是深山亞都,他們前面還有一小片金針花,聽說天氣好的話,可以遠眺蘭嶼跟綠島,那應該很舒服吧,再加上一本書跟飲料,這可是很逍遙
好了,過完了夏天,又來到最適合出遊的時間,今年提早到達的秋天,就又多了好多時間可以出去玩!!
上次出遊遠征到東北角的宜蘭,沒了事先的規劃,加上偶發的大雨,其實一直覺得沒玩到甚麼,也只是四處晃晃,覺得對於第一次去HY一直覺得很抱歉
這次HY提出要去台東,想想台東上次去已經是去年為了多良站,卯起來一天來回,這次有人同行,當然不能這麼匆促,因此找了台東的地圖、標出景點、把整個旅程弄得順一點
正想說又是一次甜蜜的旅程,突然間殺出了她弟弟跟她的朋友,哈哈,活生生多了兩個電燈泡
嘖嘖
真想一個填在台灣海峽、一個填在太平洋,減少我們兩個獨處的時間
有這麼多人去,把原先計畫翻出來,再一次排過,傳給這三個人,等整個底定時,已經是出遊前一週。
這次住的地方
http://www.freehome.idv.tw/
由兩個七年級女生經營,服務不錯,再拜訪台東的話,還會在去住,不過價格再少一點拉,嘿嘿
話說在台北快離開時,美麗華摩天輪就已經每天轉阿轉,也沒想進去坐。這次換南部的可愛風火輪,每週四從成功二路上也是看著他轉阿轉,漂亮的勒。
HY上週四問我:來去風火輪上體驗一下,有人送票給我耶。當然好,就在週四坐上生平第一次摩天輪。從上面俯瞰港區,真的有在一種日本橫濱的感覺,不過燈光要再多加強拉,呵呵,大部分都是黃黃的光。
好玩就好,呵呵
練習曲過後,現在不做以後就會後悔的風潮一起,以前白衣藍褲時代的上學工具,成了時下最時髦的制約活動之一,小有規模的網站,只要有人登高一呼,四處就出現飆飆族。
也好
口水就快多過汗水的時代,血脂肪就快厚過潤滑油的日子,嘿嘿,可愛的腳踏車,妳還真是現代人的救贖。雖然不分濁水溪南北,但是北部的熱度跟硬體規劃,恩恩,真是F1級的飆馳快感;南部就像是WRC的路況,從兩旁綠油油的稻田鄉間小道,到新開闢無人的高級柏油路,也真是夠刺激。
裝上新的尾燈,換掉斑駁疲憊的舊輪框,我也趕上這波風潮,藍天白雲,心曠神怡。借用別人的一句話:就讓我好好飆各一輩子吧。
高雄舊臨港線飆道,有德國賽道風味。
不相關圖,不過希望車速如同飛行機,嘿嘿!!
決定要去宜蘭,是一個月前的事。
要去到這個島嶼對角線的另一端,這也是第一次從家裡出發到這麼遠的地方,之前去過好幾次宜蘭,不過那時候都從台北去,有時衝一點,還當天來回;這次帶這人要去未經之地,自然也要稍稍安排一下,免得變成了發呆之旅(雖然我很想這麼做),變成無益之旅。
不過度假嗎,真的很難不叫人隨性,加上稍稍炎熱的天氣,這三天出門都是九點十點,去的地方也就寥寥可數,不過,還是感謝旅伴的體諒。這是一個許多人熟悉的地方,就放上照片看看吧。
要為了追求一杯時隨地可以喝到的肯亞,而再去弄一套手沖的技巧跟器材?
這一直都是我的疑問,初步技術的是還OK,只要卯起來煮,這應該是不難,多練就熟,這倒也是;一套器具,簡單一些,不用動刀動槍的,也不會出走到一張小朋友。那。為何有遲疑?
從新竹的波特加到現在台南的樹有風,這樣的垂直移動;從大學到而立之年的水平移動,除了濃縮咖啡,能叫得出單品的,就是哥倫比亞,一種明亮的酸澄的南美洲單品咖啡,也是我學喝單品的濫觴。
"來一杯哥倫比亞",一直到大三,去了KONA,離開了跟學長勇闖天下的日子,開始了各色各樣的咖啡旅程,肯亞、雪加...........,一大堆不同的豆子,只是在三吋之舌之間,像是雲遊了四海。
飄盪的遊子總是會回到故里,這時濃縮跟肯亞,成了出外喝咖啡的必點,妳說肯亞有什麼特色?我只記得波特加的肯亞AA烏梅味,在猛吸一口氣從嘴巴呼出的形容,沒錯,就是中國烏梅味,那還真是怪。多喝了幾次,搭訕了汗衫老闆,用泡老人茶的茶壺,一樣提供熱水不錯的保溫度,結果是似曾相似的烏梅味。
美好的回憶依舊是稍縱即逝,離開了新竹,飄盪了南北,就是沒有再聞到那熟悉的味道,一直到樹有風。
但,永遠少了一些東西,沒有了尋找的動力,才會想起是不是要自己來學著沖,要不要學著自己學著烘豆子?
一杯看似簡單的黑色液體,過程卻是如此反覆不定?回憶的味道,是太過奢求了